行业观察者甚至预测:未来钻石可能成为日常消费品的附赠品
钻石的永恒魅力,一句精心策划的营销话语,意外地助力西方钻石巨头维持了长达一个世纪的市场繁荣。
然而,今年全球原钻价格遭遇了40%的下滑,戴比尔斯不得不降价以求生存,第二大钻石公司宣布破产重组,行业观察者甚至预测:未来钻石可能成为日常消费品的附赠品。
01.戴比尔斯的百年传说
钻石与人类的联系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古印度。直到17世纪,人们普遍认为钻石仅在印度存在,这引发了多国的争夺。
历史的转折点出现在19世纪70年代的南非,戴比尔斯兄弟财团在这里发现了巨大的钻石矿藏,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和“淘钻”热潮。为了保持高额利润,戴比尔斯控制了整个矿场,限制外界开采。
当时,当地居民流传着“那个地方白天都在发光”的说法,但戴比尔斯宁愿让无数钻石在暴风雨中沉睡,也只允许极少数钻石流入市场。
展开剩余75%物以稀为贵,钻石价格因此飙升。而控制全球90%钻石资源的西方巨头们,更是将钻石与爱情联系起来,开启了长达百年的高价“传说”。
02.打破高价标签
随着南非钻石走进无数婚礼殿堂,从无到有创造了1260亿的财富神话,震惊了世界,而背后的戴比尔斯等西方巨头无疑是赚得盆满钵满。
但实际上,钻石本质上是高压下碳元素的一种形态,这种高压可以是自然形成的,也可以是人工制造的。2019年,中国科学院在“人造钻石”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,并将河南柘城作为试点。
权威检测显示,柘城生产的人造钻石在物理、光学和化学特性上与天然钻石无异,甚至因为人为控制,品质更优。这座原本默默无闻的小城因此蜕变,被誉为“全球钻石之都”,年产人造钻石达400万克拉,并孕育出多家人造钻石上市企业。
在此背景下,中国高端钻石市场长期被进口产品主导的局面正在悄然改变,国产钻石品牌在河南的工艺与产量支持下开始崭露头角。
以柘光钻石为例,最新数据显示,截至2024年6月底,其京东官方旗舰店的关注人数达到102000人次,预约咨询数达103040人次,累计成交额突破八位数,其中超过九成的业绩来自核心城市的高净值人士。京东客服透露,其中也包括慕名而来的中东等海外富豪。
“我妻子是电影爱好者,总想要电影明星戴的那种大钻石”,来自广东的王先生在柘光京东旗舰店为爱人预约了一颗10克拉的钻石,“我从未听说过天然钻石能达到10克拉D色vvs级别,即使有,我也买不起,但现在河南人造钻石出现了,听行家说,和天然钻石一样,虽然一克拉也要6000左右,但相比天价,完全可以接受。”
面对钻石与黄金的争议,王先生表示:“我对钻石没有特别的感觉,但她喜欢,说够闪够好看,没办法,只能满足她,她喜欢戴什么就戴什么。”
柘光品牌京东负责人刘先生透露,像王先生妻子这样钟情于大克拉钻石的客户最多,目前订单已经排到2个月后,但客户仍然积极预定,愿意等待。品质上乘的中国钻石,价格不再高不可攀,让大克拉钻石变得触手可及。
此外,追求“新玩法”的需求也不容忽视。
38岁的徐女士是柘光“DNA纪念钻石”的首批客户之一,她为了给爱宠的项圈镶嵌钻石,在朋友推荐下了解到柘光——这种将毛发等带有DNA印记的专属元素融入钻石培育的创新方式。
“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设计”,徐女士将狗狗的一撮毛发寄给柘光,最终制成了这独一无二的钻石,镶嵌在项圈上,她认为“给狗狗和孩子的爱就要最好的”。
面对中国钻石的崛起,天然钻石的支持者不断提出质疑:人造钻石终究不是天然的,品质不够珍贵。
对此,柘光钻石首先反驳,其产品均采用VVS净度、D级颜色、3EX切工的顶级钻石,品质甚至超越天然钻石。除了品牌自身的声明,2018年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(FTC)已经调整了钻石的定义,去除了“天然”一词,为人造钻石提供了权威认证。
反观曾经炙手可热、价格高昂的西方钻石,如今却鲜有人问津。钻石行业的领军企业DR,在2022年的半年间,市值缩水400亿,而IDO则陷入财务困境,裁员与欠薪风波不断,众多店铺一夜之间关闭。
03.天价回归理性
随着中国技术揭开西方钻石百年的神秘面纱,人造钻石迅速占领市场份额。据权威珠宝分析机构Tenoris的数据,截至今年7月,人造钻石市场份额已接近五成,预计到2030年,全球市场价值将攀升至214亿美元,前景广阔。此时,西方巨头们纷纷指责中国破坏了市场规则。
然而,无论他们如何抗议,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——品牌溢价、高价营销正在失去吸引力。当高价泡沫被戳破,真正的价值才是品牌长久不衰的关键。
现在,钻石正在逐渐回归其真正的价值,未来中国钻石在全球舞台上可能会占据不可忽视的地位。
发布于:河南省